<menuitem id="wtlwj"></menuitem>
      <noscript id="wtlwj"></noscript>

    1. <noscript id="wtlwj"><nobr id="wtlwj"><option id="wtlwj"></option></nobr></noscript>
    2. 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  中央新聞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

      經濟網 中國經濟論壇


      首頁 > 周刊雜志 > 正文

      廣東新一輪促消費往何處傾斜?

      樓市不旺車市旺

      中秋、國慶兩大消費季前夕,多地出臺新一輪促消費穩增長舉措,沖刺三四季度經濟。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伍素文丨廣東報道

      中秋、國慶兩大消費季前夕,多地出臺新一輪促消費穩增長舉措,沖刺三四季度經濟。

      在疫情突發多發的情景下,如何有效促進消費,是各地面臨的挑戰。年初,廣東定下了2022年要實現6.5%的社零增長目標,但即使是消費第一大省所面臨的壓力也不小。

      093

      樓市不旺車市旺

      8月31日,《廣東省加大力度持續促進消費若干措施》(以下簡稱“促消費16條”)印發,這是廣東今年以來、時隔4個月省級層面出臺的第二份促消費文件。9月5日,《廣東省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若干措施》發布,也提出了全力提振釋放消費需求。

      相比于4月28日發布的《廣東省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措施》,此輪促消費舉措新增了文旅、住房兩大方面,汽車、家電依然著重,結合時間點來看更具針對性。

      今年以來,廣東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根據廣東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7月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0.87萬億元,同比下降10.3%;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5.7%。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家具類、建筑類消費增速也隨之下降,甚至負增長。

      眼下,傳統的“金九銀十”售房旺季已經到來。在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方面,“促消費16條”提出將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進一步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范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截至8月,除廣深之外的廣東其他城市樓市政策均有所“松綁”,比如東莞部分區域放開限售,珠海公積金一人買房全家幫貸,惠州首套普通住房首付降至兩成等。根據措施,接下來如何調整仍有想象空間。

      與住房消費不同,汽車消費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消費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這一部分的增長也是由于政策的刺激。此輪廣東促消費政策繼續把汽車作為重點,包括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消費券、增加購車指標、完善購車資格規定、落實相關減稅政策等舉措。

      新能源汽車、家電等領域的重點促消費,實際上也是對制造業、實體經濟的拉動支持,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反映在了廣東1—7月的規模以上工業效益的數據上。

      據廣東統計局數據顯示,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0.50萬億元,下降12.3%,而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電氣產品產銷兩旺,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增長15.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利潤總額增長10.9%,逆勢上漲。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稱:“房地產不旺,是各種限制性政策疊加與疫情影響、經濟周期等再疊加的效果。車市旺,既有樓市不旺的消費轉移因素,也有疫情影響導致‘及時行樂’的消費傾向。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廣東消費恢復穩步回升,壓力再臨

      盡管促消費政策層出不窮,消費有所回暖,但零星多發的各地疫情仍給消費復蘇帶來不小的壓力。如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消費促進工作是各地不得不解答的難題。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不振可能是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主要方面。這除了經濟還沒有走出下行周期外,還有疫情影響不斷、外貿不穩定、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因素。”彭澎說。

      作為社零第一大省,廣東今年疫情也是此起彼伏,消費市場走勢呈U形曲線。

      具體來看,一季度,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相繼暴發疫情,生產生活受到沖擊,深圳、珠海的社零增速迎來負增長。1-3月廣東社零總額為1.12萬億元,增速回落至1.7%。

      進入二季度,疫情散點多發防控面加大,部分場所管控,消費場景受限,各市社零數據進一步下降。1—4月、1—5月,廣東社零增速均錄得負增長。

      4月28日,《廣東省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措施》發布,從省到市多種形式刺激居民消費。隨著政策措施落地發酵、疫情防控形勢好轉,1—6月社零增速由負轉正,到了7月繼續穩步回升。1—7月,廣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平。而與往年同期相比,增速仍有所下滑。

      094

      暑期以來,發力夜經濟、商旅文體聯動消費、開展八大消費中心城市主題促消費活動……廣東步履不停挖掘消費空間,社零數據預計將進一步企穩。但近期廣東多地再遭疫情,給消費的恢復帶來挑戰。

      年初,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要實現社零增速6.5%的增長目標。彭澎認為:“從上半年經濟數據看,完成全年任務已經很困難。隨著前期各項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下半年經濟可能會比上半年好一些,但7月以來的防控疫情態勢與消費情緒及預期不改善,難以根本扭轉整體表現。”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在汽車、家電、住房等大類消費上,廣東的潛力很大。此次‘促消費16條’中,重點是如何盤活存量,促進從購置向使用轉移、向升級轉移。比如家電‘以舊換新’、二手車交易和遷入、存量住房發展保租房等。”

      在提振住房消費上,李宇嘉則建議,要加大對經濟大省中低收入人群、外來務工人群、失業人員、育齡人群等,在消費券、一次性生活補助、專項補貼(比如生育)等方面發放的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此有很大空間。

      此外,滿足新市民、年輕人住房需求。比如,出問題的地產項目處置,探索以超低價收回,搞保租房“先租后售”,低價供應給新市民。同時,財政赤字的另一塊,用在保障房項目學校、醫院、社區等公共設施上。“這樣,既處置了風險,還能創造樓市需求,而且遵循了‘房住不炒’。”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2年第17期)


      2022年第17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2022年第17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
      69Av
        <menuitem id="wtlwj"></menuitem>
        <noscript id="wtlwj"></noscript>

      1. <noscript id="wtlwj"><nobr id="wtlwj"><option id="wtlwj"></option></nobr></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