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之所以說美國掌握著經濟話語權,那是因為美國40年來不遺余力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已經變成當今很多國家經濟理論的“宗教信仰”。如果把理論霸權和輿論霸權加總,則往往可以輕易地構建出金融市場的“群體性認知誤區”,同時誘發金融市場自我驗證的“正反饋效應”,進而使“群體性認知誤區”成為金融資本填滿自己腰包、甚至對它國發起金融攻擊的“霸權工具”。
問題是:眼下中國金融市場是否被西方的經濟輿論霸權所影響?金融市場體現出的市況是否屬于“群體性認知誤區”的結果?無論是否,當今中國金融市場一些異?,F象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比如2008年之后,美國股市依托極度量化寬松的貨幣不斷上漲,12年4倍漲幅。那樣的一個過程中,中國利率相對較高、貨幣條件相對較緊、人民幣因此而升值,有分析認為 ,A股市場基于偏緊的貨幣條件而不斷下跌?,F在,人民幣和美元的利率倒掛、中國貨幣條件偏寬而人民幣由此貶值,又有分析認為, A股市場因人民幣貶值而不斷下跌。這是不是有些奇怪?這樣的市況和輿論擺明了一句話:不管貨幣是寬是緊,A股都應當下跌。這正常嗎?
有人說,全世界不都一樣?歐洲、日本以及英國、加拿大等股市不都因為本幣相對美元貶值而下跌?說實話,情況還真不一樣。它們的股市下跌,基本都是因為“惡性通脹存在剛性因素”、甚至經濟可能出現“滯脹”所致。換句話說,它們的經濟基本面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以致股市反映“經濟基本面預期”而下跌。
而中國顯然不是這樣的情況。
應當引起重視的是:制造“群體性認知誤區”,在中國股市輿論場上基本屬于常態。比如,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就會有輿論避開中國貨幣政策相對寬松、有利于股市上漲的事實,而刻意強調人民幣貶值會導致人民幣資產價值縮水。問題是:人民幣貶值導致人民幣資產價值縮水是對美元的縮水,對人民幣其價值縮水了嗎?為什么美元因寬松而貶值之時,美股大漲10年?
基于這樣的現實,有關部門應當多出來發言。把經濟理論認知的相對性,以及必須準確理解的關鍵要義說說清楚,正本清源,還資本市場以健康的基本預期。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