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后,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中國股市這樣的事司空見慣,總是要等到漲起來了,才發現原來QFII早就開始買入,而驚呼又被外資抄底了。為什么這樣的事會循環往復?這恐怕與中國股市輿論場的“弱勢”密切相關。不是嗎?就拿眼下的情況來說,如果你去問中國股市的那些所謂分析師、專家,很多可能都會認同這樣一條邏輯線:美國加息、中國減息會導致資本流出,人民幣貶值,并引發股市下跌。
這就是問題。第一,美國加息、中國減息確實會導致資本流出,但導致怎樣投資偏好的資本流出?沒人說,也沒人在意;第二,一年前,美、歐、日采取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情況下,他們為什么不擔心資本流出?為什么不擔心貨幣貶值?為什么股市沒有因貨幣貶值而下跌?
我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第一,錢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理論上說,一般應當指向套利投機偏好的資本(熱錢)跨境流動,而真正的股權投資偏好、實業投資偏好的資本應當恰好相反,從高利率國家流向低利率國家。美國等國家的市場人士、專家、分析師當然深諳這樣的基本道理,于是他們會利用這樣的基本道理,通過預期引導,讓市場走勢符合這樣的邏輯,構建起“正激勵效應”,從而良性循環。
第二,還要弄清楚一個基本道理:怎樣的利率政策更加符合本國經濟發展需求。比如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美國等國家都明白,長期的低利率政策對國家經濟的未來有好處,于是,股市就會反應這樣的預期。事實證明:股市長期牛市與經濟增長之間確實產生了“正反饋效應”。別的不說,2019年耶倫辭任美聯儲主席曾給出一個重要結論:美國貨幣政策已經使企業長期股權資本增加100%,短期貨幣融資減少50%。如此健康的財務狀況,是否足以證明股市與經濟之間形成了正向激勵效應?當然,因為股權資本大大減低了實業企業的財務成本,而企業財務安全程度和企業的創新動能都將因股權資本的充裕而獲得相應提升。
反觀中國股市的輿論環境,如果我們的視線都被“套利資本外流”一葉障目,有誰還會關注“低利率+人民幣貶值”的金融環境帶給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正向激勵作用?應當說,放著大道理不管,卻被小道理綁架,這是一種“認知錯誤”。所以,破除這些“小聰明、抖機靈”式市場評論的影響,這是把握股市輿論主導權的關鍵。
美國對中國實業資產早已垂涎欲滴,如果任由“認知錯誤”把A股市值打到足夠低,在資本市場開放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美元是否會因持有大量中國實業資產而獲得絕佳的支撐?
很顯然,國際套利資本規模之巨,幾乎與國際股權投資、實業投資資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所以,套利資本流出、股權資本流入對沖之后,人民幣會面臨貶值壓力。但可以肯定,中國具備維系匯率穩定的能力。第一,巨額順差完全可以回歸,支持人民幣幣值;第二,經濟基本面正在加速恢復;第三,物價沒有受到國際能源價格的過大沖擊。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