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wtlwj"></menuitem>
      <noscript id="wtlwj"></noscript>

    1. <noscript id="wtlwj"><nobr id="wtlwj"><option id="wtlwj"></option></nobr></noscript>
    2. 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  中央新聞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

      經濟網 中國經濟論壇


      首頁 > 周刊原創 > 正文

      公立醫院薪酬之爭:行政后勤的工資比臨床醫生高合理嗎?

      公立醫院薪酬改革在路上

      《中國經濟周刊》伍素文丨廣東報道

      9月中旬,廣東某知名三甲醫院被曝部分醫生對到手工資不滿、吐槽,引發網友對醫生待遇問題的關注。

      在網上流傳的截圖中,一位外科醫生在群名為“2020年中山一院臨床博士后群”的微信群里公開吐槽工資問題:“一個醫學博士,國際一流三甲醫院臨床通勤,周末值班,值8000塊錢……我看到還有發5000元的。”群里其他醫生隨后附議:“我也不清楚為什么上個月工資只發了1塊錢”“上個月沒發錢,這個月我五千都不到”……

      1

      多位醫務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證實了上述截圖的真實性。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被認為是廣東最好的公立醫院之一。從截圖內容來看,此次引發的薪酬爭議,是臨床醫學博士后群體的訴求表達,這背后更多是對當前公立醫院考核體系、年輕醫生境遇狀況的追問。

      廣東最好醫院醫生薪酬之爭

      根據網傳截圖,上述外科醫生在微信群中提到了工資低和編制緊俏的問題。他說:“如果沒有那么大的財力和床位配套編制,就不要隨便忽悠博士進來,浪費的不是錢,是知識分子的青春,一個臨床醫生,如果連日常開支都吃緊,如何專心管理病人,如何保證醫療診治的質量?”

      該院在職醫生徐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跟其他工作了較長年限的醫生不同,這個群里的醫生大部分屬于臨床醫學博士后,最近幾年才招進來。“剛開始給他們的薪資很高,一個月有兩萬多,比很多副教授都高。”

      據中山一院一則2020年臨床博士后招聘啟事,其中提到,臨床博士后2-3年后出站,符合中山大學和該院事業編制招聘條件的可報名應聘,優先考慮擇優選拔進入事業編制。多則該院課題組的招聘啟事顯示,給博士后的薪資為稅前28萬以上。

      如今,很多大醫院熱衷于招收博士后。曾就職于上海某三甲醫院的醫生默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部分醫院存在招收博士后數量過多的情況。這些人可能會被鼓勵申請各種項目和發表論文,科研成果優秀的有機會留院轉編。“現在的一些醫院比較追求科研,每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放榜的時候,總是最熱鬧的,都在看哪個醫院拿得最多。”

      受訪醫生均表示,這些博士后前兩年待遇優厚,但第三年之后就如網上流傳的聊天截圖所說,博士后出站或者退站,工資就按普通的、非正式編制的工資給,扣除社保公積金等后,實發應發就少了。

      默默也吐露了一些年輕醫生的不易:“既要完成國家規培,做好臨床工作,又要完成科研任務,成家了還會有小孩,其實也很不容易。”

      曾經在廣東三甲醫院實習的醫學博士李銘也深有同感。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這種情況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我個人經驗而言,醫生的常規收入對比其工作強度和要求,真的偏低。”

      如果說臨床醫學博士后跟正式員工在薪資上有所區別,那后者的待遇如何?徐京透露:“七八年前我們剛博士畢業到醫院工作,實發工資也就5000塊左右,現在我一個主治醫師,到手也就1萬出頭而已。不管是本科畢業還是博士畢業,剛開始工作也就是普通醫師,都是從住院醫生慢慢升到主治、副教授、教授,一個個級別來的。”

      行政后勤的工資比臨床醫生高合理嗎?

      該事件另一個爭議點在于醫院行政后勤績效是否合理。網傳中山一院的截圖內容還包括,“行政隊伍很龐大,蔚為壯觀,堪比政府機關”“后勤部門的基準績效是全院前三科室績效的均數,系數1.0,領導更高,外科醫生拿的是全院績效的中位數……”

      這里的發言直指行政后勤部門與醫生在績效分配上的矛盾。

      有的觀點認為,有了后勤和行政的保障,醫生的很多科研工作、醫療工作才可以正常開展。更多的網友則吐槽后勤拿的工資比醫生還多:“醫院的行政人員真的多,都靠醫生養著,(醫生)每天加班到抑郁,行政人員按時下班”“為什么后勤要拿臨床的平均獎,那可是我們沒日沒夜干活干出來的”。

      2

      今年8月,學術期刊《現代醫院管理》刊發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相關人員撰寫的文章。該文提到,醫院行政后勤科室是醫院的管理和保障機構,定位是作為“成本中心”的存在。在劃分上,包括以行政業務為主的人事科、院辦等,業務管理為主的醫務科、醫保辦等,還有后勤保障的總務科、基建科等。

      同時文章也指出,行政后勤科室由于工作任務的難以度量和異質性,一直是醫院績效考核的難點。當前,臨床醫技科室的績效考核已趨于完善,相比較而言,行政后勤科室的績效考核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精細化管理。

      一位三甲醫院行政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其所在的醫院,有些行政后勤人員有職稱、工齡很長、職位很高,他們拿的工資確實比一些臨床醫生要高。

      在績效考核上,上述行政人員所在的醫院臨床各科室是自己分配績效,行政的績效按院平均(所有科室平均下來的錢),根據工齡、職級、職稱來確定每個人的系數,無職稱職務的非編行政人員系數一年漲0.1,最高到1.0,正編的則不會低于1.0  一般都是1點幾。

      “后勤忙起來比臨床還惱火,迎接檢查、督查,準備各類資料,有各種會議的時候,不比臨床閑,臨床還能幾班倒,后勤就一批人。”上述行政人員解釋,尤其是醫生,絕大部分的工資不會低于行政,不能一概而論。

      近半數公立醫院存在虧損

      據國家衛健委今年7月發布的通報, 2020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率為-0.6%,較2019年下降3.6個百分點;二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率平均為-0.66%,較2019年下降2.73個百分點。2020年參評的兩千多家三級公立醫院中,有43.5%存在虧損,醫院資產負債率為44.09%;參評的三千多家二級公立醫院中,也有約四成出現虧損,較2019年增加16.75%。

      公立醫院負債問題也引起了多方關注。今年3月,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警惕大醫保背景下公立醫院負債運營隱患的提案》。9月14日,國家衛健委在官網答復該提案時提到,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從2017年開始逐年降低,公立醫院整體負債情況有所好轉。同時也指出當前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壓力逐漸加大。

      據業界人士分析,近年來醫院的虧損與負債主要與疫情期間運營成本增加、醫療收入減少、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原因有關。

      中山一院曾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排名全國第4。當前其財務狀況如何?

      3

      根據其今年8月在官網公布的2021年度部門決算表,2021年度中山一院收入合計約為77.32億元。年收入構成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3.28億元,占總收入的4.24%,事業收入63.93億元,占總收入的82.68%,其他收入10.11億元。2021年度支出合計為78.92億元,年度支出高于收入。

      算上結轉結余,中山一院2021年度收支總計為843015.1萬元,與2020年度相比,收支總計各增加132030.73萬元,增長18.6%,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常態化,醫院業務逐步恢復,收支規模同步增長。

      4

      公立醫院薪酬改革在路上

      “這是想指引我們去收紅包和靠藥械提成創收嗎?”

      此次網上流傳的微信聊天截圖中,中山一院有醫生如此訴苦。據其描述,后勤部門的基準績效是全院前三科室績效的均數,而外科醫生拿的只是中位數。內部人士透露,背后理由是外科醫生不靠工資養活自己。

      5

      醫生待遇如若得不到改善,可能會導致醫務人員流失、轉行。

      “我們科的新醫生都不斷辭職,說交了房租就沒錢吃飯了。一家三甲醫院副高的工資還達不到交稅的標準。”廣西某市三甲醫院的一位醫生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反映。

      她是這家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平均月薪大約4500元,因為醫院虧損,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她上個月的工資就只發了2358元。“我們的工資不僅比醫院行政人員低,甚至比醫院保潔阿姨還要低。”

      國家推動公立醫院薪酬改革已在路上。

      2017年以來,有關部門啟動了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在薪酬水平、薪酬結構、資金來源、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探索。

      2021年8月,國家衛健委、人社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此后至今,重慶、青海、寧夏、山東、云南、湖北等地陸續出臺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加速該指導意見細化與落地。

      在內部分配上,各地明確充分落實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遼寧等地提出,可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寧夏要求,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原則上不得超過本單位職工平均水平的3倍等;重慶提到,內部分配要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的價值,合理拉開收入差距,既避免平均主義,又防止差距過大,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具體水平控制在本單位在編人員人均薪酬水平3倍以內。

      多地提出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的薪酬水平、統籌考慮編內外人員薪酬待遇、加大高層次醫療人才薪酬獎勵等措施。

      廣東的實施方案尚未出臺,但在8月印發的《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也有提及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舉措包括:指導地方結合實際用足用好編制資源,對符合條件的現有編外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可探索按程序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擇優聘用,納入編制管理;進一步優化醫院支出結構,年底前力爭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達到42%;推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兩個同等對待”相關政策落實落地,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等。

      (應采訪對象要求,徐京、默默、李銘均為化名)

      責編:郭霽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
      69Av
        <menuitem id="wtlwj"></menuitem>
        <noscript id="wtlwj"></noscript>

      1. <noscript id="wtlwj"><nobr id="wtlwj"><option id="wtlwj"></option></nobr></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