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季冷暖
史上最龐大的高校畢業生大軍,疊加疫情沖擊,遇上經濟下行,就業形勢或將持續承壓。
史上最龐大的高校畢業生大軍,疊加疫情沖擊,遇上經濟下行,就業形勢或將持續承壓。
“求穩”心態下,無數年輕人開始了對“入公門”的追求,試圖通過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找到安身立命的安全感。
畢業生為何偏愛央企國企?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和多位應屆畢業生聊了聊,希望從他們身上找到些許答案。
大廠工牌“褪色”?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求穩?
回到縣城是這些年輕人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還是追求人生理想的主動選擇?縣城的工作生活,是否如想象一般,抑或是有著巨大的落差?又是一年畢業季,《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了幾位出身名校,進入縣城工作的職場新人,分享他們的就業故事。
本科批次合并已是大勢所趨,但2022年5月,在#普通二本找工作有多難#的微博話題下,仍然充斥著這樣的評論:“二本院校生,在大學生里也是中下的存在,找不到工作不是很正常?”“我就想問問,現在這個時代,你一個二本你在期待什么……?”
小語種畢業生就業,到底是真香還是“天坑”呢?《中國經濟周刊》采訪了幾位相關畢業生,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
形勢的種種變化讓準醫學生們心弦緊繃,筆下是十年寒窗苦,腳下是未來職業路,志愿填報或許才是那道最難的選擇題。
《中國經濟周刊》采訪了幾位加入外企的畢業生,聊聊他們和外企的故事。
457萬人考研,300萬人落榜。2022年考研有多難,從這兩組數字便可見一斑。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新興技術迅速崛起,推高了相關行業領域的人才需求。即使在就業壓力巨大的今年,一些新興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不僅能夠收獲高薪酬,還被用人單位“瘋搶”。
采訪中,多位芯片企業人資透露,芯片行業的高端人才等不來、靠不來,還得靠企業自己培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和多位“準航天人”交流后發現,這些年輕人選擇“追星逐月”的初心,并不是“高收入”。在他們身上,蘊藏著一份獨特的就業觀。
近年來,不少高校增設了新專業,如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數據計算及應用、智能感知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創業管理等。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僅新專業風頭正勁,一些“老專業”也在借勢騰飛。相關產業正在教育與就業層面構建成長土壤。
一邊是今年1076萬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另一邊是企業越來越難招到滿意員工,當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中小銀行正在成為金融反腐的重災區。
不久前,河南鄭州街頭出現的“丁義珍式”采樣亭引發熱議,甚至登上微博熱搜。事實上,同類型設計的采樣亭招致的詬病之聲一直不斷,河南鄭州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
“講述‘一帶一路’建設者的故事”為主題,共有“絲路友好使者”獲獎者及所在單位代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各理事代表、海內外關注“一帶一路”建設的友好人士等500余人參加。
5月以來,全國各地發布涉及樓市松綁政策達140余次,比前一個月翻番。杭州、南京、太原等約18個強二線城市放松了限購條件,用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給予補貼等措施拉動需求。各城市的購房優惠政策效果如何?
房企給各城市劃分紅綠檔,頭部企業紛紛撤出三四線
今年以來,為穩定2022年經濟增長,中央多次強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今年也是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央企,中國國新是如何響應中央號召穩投資的?在積極服務支持央企深化改革以及向中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國新董事長周渝波。
高考不是終點,更不是人生目的,它只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這個選擇,為他們今后帶來更多可能。
38輛核酸檢測車撬動69億市值
從銀行在風控方面的靈活不難看出,專精特新企業的資金需求正在改變銀行風控規定中“一刀切”的做法。隨著專精特新企業的蓬勃發展,未來融資或將迎來變革。
6月1日,帶著不盡如人意的銷量和巨額虧損,威馬汽車招股書出現在港交所披露的新一批IPO申請名單中。
西南交通大學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項目一面世就吸引了各界目光,為學校贏得了美譽,也讓“交大磁浮”的牌子再一次打響。
楊全興堅信,在未來,每個人都是設計師,設計師和消費者是一體的,全世界70億人都會建立自己的虛擬模特。這是智能制造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的改變和趨勢。
中國的手機廠商,能否借此契機,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進階之路,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為了及時阻斷疫情傳播鏈,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在北京一些出現陽性確診病例的小區,居民被轉運到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我是一位來自海淀的媽媽,我們一家也親歷了在崇禮的集中隔離生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招聘崗位有全職、兼職,參與此輪抗疫的志愿者將優先被錄用。招聘信息發布后,兩天之內已有2000多人報名,其中有之前從事旅游業、教培行業的人士報名全職崗位。
6月1日零點剛過,上海外灘鐘聲響起,市民自發“遛車”街頭鳴笛、歡呼。盡管是凌晨,但車內導航顯示“前方道路擁堵”,那個熟悉又熱鬧的上?;貋砹?。
長期金融資源的稀缺實際意味著金融規模、期限結構已經與經濟的體量和結構不完全匹配。如果我們不去彌合,那金融腐敗的根也將難以鏟除。
金融支撐往往伴隨著杠桿率向上的壓力。所以,如何既能有力地支撐經濟,又不至于導致債務杠桿過高的系統性風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對中國金融智慧的大考。
習近平會見李家超 等
近年來,從助力國家基建,到服務衣食住行,再到探索浩瀚宇宙,科技創新的背后,是資本市場的助力,中國上市公司正持續迸發活力,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企業成長“后勁足”。
本期熱點人物有:馬斯克、周貴華、何小鵬、董明珠。
本期熱點公司有:比亞迪、阿里影業、貝殼 等。
《中國經濟周刊》 今年第10期封面文章 《透視越南制造——能否成為世界工廠》刊發后,社會反響強烈,網友熱議如潮。
近日,蘋果官方客服回復,此前蘋果手機用戶反映手機“時間與地點服務”存在的流量異常問題,已得到修復?!吨袊洕芸沸旅襟w平臺報道后,引發網友圍觀。
最新民調顯示,美國人對美國經濟深感悲觀,并認為美國人在最重要的價值觀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